微信视频号后续增长将遇到巨大瓶颈,在这场视频战争中正在逐渐失去自己的优势。那么微信视频号在越发白热化的视频战争中应该何去何从呢?又该怎样突破困局,找到出路?
一、微信视频号该何去何从
上面YUNDENG.NET提到:微信视频号后续增长将遇到巨大瓶颈,而瓶颈的根源在于微信视频号并没有为内容创作者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机制,导致内容供给上不能自成一脉,继续发展下去只能沦为其他视频平台的导流管道,在这场视频战争中失去自己的根基和优势。
那么微信视频号是不是只要像西瓜视频或者微视那样搞个“百亿”补贴,再发布一个“XX计划”去吸引创作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呢?
YUNDENG.NET认为,如果视频号真的这么做了只会加速走向更坏的局面中去。在这个行业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从来没有一个能单纯靠补贴和创作者扶持计划就能解决创作者生态问题的。更多的只会让整个内容创作氛围更加的浮躁。
很多公司都搞错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扶持计划并不是创作者生态,扶持计划必须建立在已经有较好的创作者生态基础之上,是加速器。如果顺序搞反了,那么恭喜你,怒砸几个亿收获一个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微视(无意冒犯)。
那么,瓶颈很明确了应该怎么解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可能还是要回到最初的起点——微信视频号到底何去何从?
只有明确了微信视频号的整体方向和愿景,才能明白需要什么样的内容,才知道这些内容对应着一批什么特质的创作者,才能从整个系统层面彻底扭转战局。
我们先来看看,以我们现有的认知水平,微信视频号有哪些路可以选择?
二、微信视频号的路径选择
1. 微信做视频的初衷——视频是未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2018年微信推出7.0版本,当时7.0版本对于“社交”对于“视频”的理解,可以说是惊为天人。其中最令YUNDENG.NET感到惊艳的在于“时刻视频”这个功能。
(1)时刻视频:记录眼前的世界
时刻视频冒个泡功能
(2)时刻视频的入口设置逻辑
“因为看见,所以存在。”
(3)时刻视频的入口——回归到人本身,以人为单元展开内容
可以说这个版本的时刻视频,并不是对标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它内在逻辑更接近于小龙对于微信“连接”这个本质的理解。是真正回归了社交本质,在入口设置上不为导流,不为规模秉承着“因为看见所以存在”的哲学美感,让内容回归本真,让社交回归于“人”。
2. 大力发展中长视频,往一个有价值的视频内容平台发展
其实,YUNDENG.NET觉得小视频也好、中长视频也好。都是卷出来的一个概念。根本上这里还是要回归到“内容方向”和“内容定位”上面。
篇幅长短不是问题关键,只是不同内容类型以及不同的表达方式适合用不同的篇幅来承载,所以关键还是得定义清楚微信视频号要做什么视频内容。而这样的内容所对应的创作者又是一群什么群体。
那我们先来看下中长视频在创作者领域里面所处的一个位置:
这里显而易见的,如果未来视频号走中长视频方向必然面临的一个困难,就是整个行业内的中长视频创作者是更加稀缺的。
另外,中长视频的创作题材的难度,以及视频生产的周期、门槛成本等都和小视频不在一个次元里,所以这类创作者的成长速度一定是相对缓慢的,需要一个较长周期整体中长视频的创作者规模才能慢慢成气候。
存量规模小,成长速度慢。而各大平台为了进一步增加自己内容的可读性,提升内容质量都在不约而同的往这个赛道里挤。中长视频在短期内是一个存量市场的厮杀和博弈。
如果一股脑儿全力allin中长视频,或许未必能真正破解微信视频号当前内容质量参差不齐,内容供给无法自循环的问题。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成为“二手平台”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三:
第一,中长视频创作者的利益动机更加明确,新平台难以打动。
中长视频很多都是团队作战,脚本、视频拍摄、后期剪辑等等。即使不是团队作战,也一定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和代价。所以中长视频创作者的利益动机是更加明确的,并不是“给你一个表达的空间”就能打发走的。
第二,中长视频创作者的养成过程更为不易,所以一旦成长起来很难轻易离开,流动性差。
中长视频创作者内容创作艰辛,成长过程往往离不开平台的扶持,而成长周期更不像抖音快手小视频平台那样靠短频快的内容更新不断的薅起流量的羊毛。
第三,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中长视频的优质创作者争夺激烈,B站遥遥领先。
微信内部重产品而轻运营的方式,也导致微信在这块儿领域的资源积累一直弱于其他平台。这个过程很难靠某个产品功能的创新,一下子逆转局势。
而市面上,B站可谓是中长视频真正的鼻祖。在大家甚嚣尘上搞抖音搞小视频的时候,B站雷打不动做自己的中长视频。甚至B站其实根本不明白后续字节跳动喊出的中长视频的概念到底是啥玩意儿,但名副其实B站的内容信息丰富,时长普遍在3-15分钟左右甚至更长。早已是这个领域的王者。月投稿量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在200万上下。